如何看待所谓的“自媒体责任论”
一、自媒体的由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介从大家熟悉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代表的1.0模式到互联网出现后,受众接受新闻的界面逐渐向电脑等工具转移的2.0模式,现在发展到了所谓的3.0时代,其代表是博客、微博和手机媒体。受众不再只是被动单向地接收媒体的新闻,也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者。正如陈力丹在《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中分析的那样:“网络中,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不再明确,传播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人们在瞬间就能进行角色转换。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又都是受众。这是由于网络的互动性造成的。”尼葛洛庞蒂说,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确切的说,自媒体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吉尔莫在2003年1月出版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撰写的一篇题为“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ere Comes‘We Media’”的文章。美国新闻协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大师联合提出的一份有关博客传播模式的研究报告,报告采用吉尔莫所提出的“We Media”,并且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罗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罗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事实、他们本身新闻的途径。
二、自媒体的发展缘由
为什么自媒体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兴起并得到迅速的发展?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科技进步
自媒体的核心基于普通人对于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同时,对于新闻媒介而言,载体是基础,如果没有手机、电脑的普及,就谈不上普通人对信息的提供、获取与分享,更谈不上人们做这一切所需要的载体。
2、对信息的需求
信息论的奠基者之一申农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定义“信息是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希望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以手机、微博等为平台的自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很好地满足了这种需求。如熊培云先生所说“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最重要差异就在于:前者的信息是垂直流动的,而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主要是水平即对角流动,买卖双方在各个层次交换着信息”。信息交流方式的变化促使人们更全面、多渠道、更快速地获取信息。网络传播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合为一体,扩大了人们感官经验的范围,使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信息接受,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3、表达欲
人们与生俱来的就有想要发出声音,使自己的声音为其他人听到、理解的欲望。著名传播学者丹·吉尔默曾说过“你的声音是重要的。如果你有值得说的,人们会倾听。你可以做自己的新闻,我们都可以”。自媒体这种几乎是零门槛的媒介的出现,使得全民表达成为了可能,每个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麦克风,可以使自己的声音为他人所听到。
4、传统媒体的缺陷
现有的传媒体制下,传统媒体的传播行为受到来自行政与市场的双重压力,在面对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敏感话题时畏首畏尾,因而错过最佳的时机,或所说的不完全为人们所信服,有时候甚至失语,导致人们的知情权不能被满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媒体凭借自身方便快捷,人人皆可发声的特点,成为了社会公共话语权表达的前台。
三、自媒体的弊端
尽管自媒体的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
首先,对自媒体的监管机制尚未建立。这导致自媒体使用时易出现无序状态。比如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的“网络暴力”,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微博之上一人发布,万人分享的模式,往往会产生非常强大的裹挟民意的力量。
其次,自媒体的纠错机制不够完善。微博上信息传播的广度,往往是发布者本身无法左右的。此前不久,新浪微博上一则“某地农民感染H7N9死亡”的消息,被疯转了几万次,尽管一段时间后发布该消息的博主又发了一条更正和致歉声明,但很遗憾,这一条只被转了几十次。很明显,错误已经造成,许多人对“农民感染H7N9死亡”这一消息信以为真,而纠错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是受到“引爆点”理论的影响,人们普遍倾向接受一些爆炸性的,能够引起轰动的信息,而忽视一些普通的,被认为无关紧要的信息。
四、如何看待自媒体
那么,该如何看待自媒体的发展?
自媒体作为一个开放、平等、自由的平台,没有太多的强制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曾提出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这一说法,并把执行这一任务的人称为“把关人”。从这一理论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自媒体的“把关人”应该由以下主体构成:
1、自媒体的信息发布者
首先,既然每个人都拥有麦克风,作为自媒体的发布人,有责任保证自己所发出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这需要每一位网民自身的努力,需要每一位网民心中的责任感与正义感。
2、作为受众的广大网民
在以往的纸质媒体、电视、广播的时代,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现在受众有了筛选、过滤信息的能力。网民可以分享、收藏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时剔除“垃圾信息”。受众分析的选择性接触理论告诉我们,网络新闻受众在选择性接触信息时,不再完全地凭借个人喜好来判断信息的性质,而是更多地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做出决断。受众有了选择权,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影响信息的传播。
3、自媒体的发布平台
如新浪、腾讯等平台推行的“实名认证”、“名人认证”;也有如一些手机平台的“编辑推送”功能(即平台将一些经过选取的信息以短信、推送的方式发送至用户的手机);当然也有各大平台上的“被禁贴”“被禁视频”等,即平台根据相关规定禁止某些信息的传播。
4、社会组织
一些社会组织,他们有的以高价雇佣博主的形式来为自身作宣传;有的是一些社团、组织等以开设公共主页的形式来影响信息传播;有的是在幕后对传播的信息产生影响。如网络上声名鹊起的“五毛党”,就是这方面的力量。当然,隐藏在幕后的社会体制,无论何时,其深层的作用毋庸置疑,它始终是最重要的控制人和最终的把关人。人们都是在自己所认可的社会规范、所生活的社会体制、所接受的文化传统影响之下行事的。
尽管自媒体存在着一些弊端,但自媒体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温暖与光亮,自媒体所倡导的“我即媒体”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它使人们更多地接触到“原始”信息,它所体现的平等的观念,以及当前社会生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的大背景都使得自媒体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介从大家熟悉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代表的1.0模式到互联网出现后,受众接受新闻的界面逐渐向电脑等工具转移的2.0模式,现在发展到了所谓的3.0时代,其代表是博客、微博和手机媒体。受众不再只是被动单向地接收媒体的新闻,也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者。正如陈力丹在《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中分析的那样:“网络中,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不再明确,传播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人们在瞬间就能进行角色转换。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又都是受众。这是由于网络的互动性造成的。”尼葛洛庞蒂说,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确切的说,自媒体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吉尔莫在2003年1月出版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撰写的一篇题为“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ere Comes‘We Media’”的文章。美国新闻协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大师联合提出的一份有关博客传播模式的研究报告,报告采用吉尔莫所提出的“We Media”,并且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罗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罗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事实、他们本身新闻的途径。
二、自媒体的发展缘由
为什么自媒体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兴起并得到迅速的发展?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科技进步
自媒体的核心基于普通人对于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同时,对于新闻媒介而言,载体是基础,如果没有手机、电脑的普及,就谈不上普通人对信息的提供、获取与分享,更谈不上人们做这一切所需要的载体。
2、对信息的需求
信息论的奠基者之一申农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定义“信息是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希望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以手机、微博等为平台的自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很好地满足了这种需求。如熊培云先生所说“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最重要差异就在于:前者的信息是垂直流动的,而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主要是水平即对角流动,买卖双方在各个层次交换着信息”。信息交流方式的变化促使人们更全面、多渠道、更快速地获取信息。网络传播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合为一体,扩大了人们感官经验的范围,使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信息接受,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3、表达欲
人们与生俱来的就有想要发出声音,使自己的声音为其他人听到、理解的欲望。著名传播学者丹·吉尔默曾说过“你的声音是重要的。如果你有值得说的,人们会倾听。你可以做自己的新闻,我们都可以”。自媒体这种几乎是零门槛的媒介的出现,使得全民表达成为了可能,每个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麦克风,可以使自己的声音为他人所听到。
4、传统媒体的缺陷
现有的传媒体制下,传统媒体的传播行为受到来自行政与市场的双重压力,在面对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敏感话题时畏首畏尾,因而错过最佳的时机,或所说的不完全为人们所信服,有时候甚至失语,导致人们的知情权不能被满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媒体凭借自身方便快捷,人人皆可发声的特点,成为了社会公共话语权表达的前台。
三、自媒体的弊端
尽管自媒体的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
首先,对自媒体的监管机制尚未建立。这导致自媒体使用时易出现无序状态。比如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的“网络暴力”,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微博之上一人发布,万人分享的模式,往往会产生非常强大的裹挟民意的力量。
其次,自媒体的纠错机制不够完善。微博上信息传播的广度,往往是发布者本身无法左右的。此前不久,新浪微博上一则“某地农民感染H7N9死亡”的消息,被疯转了几万次,尽管一段时间后发布该消息的博主又发了一条更正和致歉声明,但很遗憾,这一条只被转了几十次。很明显,错误已经造成,许多人对“农民感染H7N9死亡”这一消息信以为真,而纠错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是受到“引爆点”理论的影响,人们普遍倾向接受一些爆炸性的,能够引起轰动的信息,而忽视一些普通的,被认为无关紧要的信息。
四、如何看待自媒体
那么,该如何看待自媒体的发展?
自媒体作为一个开放、平等、自由的平台,没有太多的强制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曾提出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这一说法,并把执行这一任务的人称为“把关人”。从这一理论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自媒体的“把关人”应该由以下主体构成:
1、自媒体的信息发布者
首先,既然每个人都拥有麦克风,作为自媒体的发布人,有责任保证自己所发出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这需要每一位网民自身的努力,需要每一位网民心中的责任感与正义感。
2、作为受众的广大网民
在以往的纸质媒体、电视、广播的时代,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现在受众有了筛选、过滤信息的能力。网民可以分享、收藏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时剔除“垃圾信息”。受众分析的选择性接触理论告诉我们,网络新闻受众在选择性接触信息时,不再完全地凭借个人喜好来判断信息的性质,而是更多地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做出决断。受众有了选择权,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影响信息的传播。
3、自媒体的发布平台
如新浪、腾讯等平台推行的“实名认证”、“名人认证”;也有如一些手机平台的“编辑推送”功能(即平台将一些经过选取的信息以短信、推送的方式发送至用户的手机);当然也有各大平台上的“被禁贴”“被禁视频”等,即平台根据相关规定禁止某些信息的传播。
4、社会组织
一些社会组织,他们有的以高价雇佣博主的形式来为自身作宣传;有的是一些社团、组织等以开设公共主页的形式来影响信息传播;有的是在幕后对传播的信息产生影响。如网络上声名鹊起的“五毛党”,就是这方面的力量。当然,隐藏在幕后的社会体制,无论何时,其深层的作用毋庸置疑,它始终是最重要的控制人和最终的把关人。人们都是在自己所认可的社会规范、所生活的社会体制、所接受的文化传统影响之下行事的。
尽管自媒体存在着一些弊端,但自媒体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温暖与光亮,自媒体所倡导的“我即媒体”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它使人们更多地接触到“原始”信息,它所体现的平等的观念,以及当前社会生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的大背景都使得自媒体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做自媒体行业还是很有发展的,
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去看一些自媒体的文章或者视频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所以企鹅号大力鼓励一些人去做自媒体
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去看一些自媒体的文章或者视频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所以企鹅号大力鼓励一些人去做自媒体
现在自媒体不像开始那么好做了,少不了平台的扶持,否则起步太难了
企鹅号2020年新政策在推动内容变现能力上的加码令创作者惊喜。将在线直播和短视频电商纳入“春风计划”,一方面鼓励拥有10000+粉丝的账号申请内测直播能力,直播打赏收入实行100%分成;另一方面面向短视频电商放出10亿流量扶持、开店零成本、佣金100%分成
企鹅号2020年新政策在推动内容变现能力上的加码令创作者惊喜。将在线直播和短视频电商纳入“春风计划”,一方面鼓励拥有10000+粉丝的账号申请内测直播能力,直播打赏收入实行100%分成;另一方面面向短视频电商放出10亿流量扶持、开店零成本、佣金100%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