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亦有道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盗亦有道”一词,最初出自《庄子·胠箧》,讲述了盗跖和他的门徒们的对话。盗跖被问及是否也有为盗之道,他的回答是:何地无道?窃取室内之财,乃智慧之表现;入室先行,显勇敢之精神;退后离场,则是义行;知进退,乃明智之举;分配财物平均,彰显仁心。五者皆备,始能成为大盗,否则天下未见之。这反映了庄子对于盗贼行为的理解与解释。
这一观念在后世亦有所体现,如《新唐书·王世充窦建德传赞》中提到,即使在盗贼中,也会假借仁义,礼遇贤才,最终自立为王或僭越称帝。此即所谓“盗亦有道”。而明代陈子龙在《平内盗议》中也提到,盗贼之所以易于治理,是因为内部多有离心离德者,彼此间常有捕杀和投降之事。若数十万人,组织严密,为何无相攻击或投降者?难道盗贼也有其行事之道?这同样揭示了盗贼内部的组织纪律和行为准则。
郑振铎在《集外·风涛三》中引用“盗亦有道”,感叹天下无道,赏罚征伐皆由盗贼发起。这不仅说明了盗贼在特定环境下能够维持一定的秩序,还反映了社会无道时,盗贼可能成为秩序的一部分。总之,“盗亦有道”不仅揭示了盗贼行为背后的智慧与准则,也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
这一观念在后世亦有所体现,如《新唐书·王世充窦建德传赞》中提到,即使在盗贼中,也会假借仁义,礼遇贤才,最终自立为王或僭越称帝。此即所谓“盗亦有道”。而明代陈子龙在《平内盗议》中也提到,盗贼之所以易于治理,是因为内部多有离心离德者,彼此间常有捕杀和投降之事。若数十万人,组织严密,为何无相攻击或投降者?难道盗贼也有其行事之道?这同样揭示了盗贼内部的组织纪律和行为准则。
郑振铎在《集外·风涛三》中引用“盗亦有道”,感叹天下无道,赏罚征伐皆由盗贼发起。这不仅说明了盗贼在特定环境下能够维持一定的秩序,还反映了社会无道时,盗贼可能成为秩序的一部分。总之,“盗亦有道”不仅揭示了盗贼行为背后的智慧与准则,也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