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设备 是什么
当今三种主要的数字阅读设备包括计算机、电子阅读器、手机(分别以iPad,Kindle,3G为例),他们对数字阅读的影响和作用。
计算机--iPad
由于在数字出版刚刚起步的时候,相当一部分数字出版物都是借助互联网而传播的,所以,作为网络的节点,计算机无疑是数字阅读最早的终端设备。
近些年,随着技术不断提高,计算机由曾经的台式机发展到笔记本、上网本,再到最近炙手可热的平板电脑,这一路走来,有些功能淡出舞台,而有些却越发受到追捧。数字阅读就属于后者。
对于台式机、笔记本、上网本而言,在其打包的服务中并不包括硬性的与数字出版产业相关的软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安装一些阅读数字出版物的软件,然后从一些网站上获取收费或者免费的电子书、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等,这些出版物根据其版权情况可供读者在线阅读或者离线阅读并永久保存。或许是由于无论何种计算机的屏幕都无法获得舒适的阅读体验,作为终端阅读设备的计算机始终没有带来数字阅读的大革命,直到iPad出现。
iPad概述。这是最近Apple新推出的平板电脑。作为计算机,iPad符合人们对“便携”的要求,同时它可以兼容所有的苹果在线软件的应用,并完全支持 iPod 的音乐、视频、图片、邮件等功能。而其中对数字阅读领域有巨大影响的是一个内置程序--iBooks。
性能分析。iBooks是一个用来阅读和购买电子书的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内置的iBook store(销售网店)购买各种经典书籍和畅销书籍。购买过的书籍会在用户个人的iBook shelf书架上显示,轻轻点触书籍便可进行阅读。LED背光屏幕和高分辨率使读者在低光环境下也可舒适阅读。
无论从数字阅读的性能还是整体外观,iPad都有和Kindle的近似之处。但是iPad的功能要远远强大得多。因为iPad 首先是一款计算机,所以功能比只作为阅读器的Kindle要强大;其次,iPad在电子书阅读器阅读方面能够满足用户更多需求。iPad的出现带来了一种电子书阅读方式的改变,即读者将从阅读纯文字转向多媒体阅读方式。除了浏览文字、图片和视频,读者还可以在相关内容后面发表评论,互动性很强。以《纽约时报》网站为例,iPad 专门配备了《纽约时报》数字版的程序,首页标题不断更新,同时夹杂系列图片、视频、用户评论、指向其他来源的链接,以及纪录片式的新闻报道。
优劣权衡。iPad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撼动Kindle在电子阅读器方面的领头地位呢?毫无疑问亚马逊和苹果在未来电子书市场的出版和零售领域将展开一场争夺,但是谁胜谁负一时还难下定论。
就目前电子书资源的情况来看,iPad已与企鹅、哈珀·柯林斯、西蒙&舒斯特、麦克米伦、阿歇特图书集团五家出版集团在提供电子书内容方面达成协议;兰登书屋也表示希望与Apple做进一步沟通;纽约时报集团、新闻集团、康德纳斯特集团等传媒也与其有合作。这与Kindle的30万种图书、29种杂志和38种报纸难分高下。且iPad允许出版社自主定价,这无疑会使得其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但对用户的吸引力就会减弱。寻找这个微妙的平衡点十分重要。
而iPad的致命问题,就是其作为一款计算机缺少了很多计算机应具备的功能,比如没有摄像头、缺乏接口、不具备多任务运行模式等。这都将成为阻碍iPad销售的原因。另一问题就是价格比Kindle要昂贵很多(Kindle $259-489,iPad $499-829),同时下载图书的平均价格也略高于Kindle(Kindle $9.9/本/次,iPad $8-15/本/次)。人们完全有理由,在拥有一台笔记本的基础上再去买一个Kindle,而不是iPad。若真是这样,iPad很有可能会成为鸡肋。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指出,iPad结合了网络环境下新的产权模式、赢利模式,实现了经营的创新。iPad 对电子阅读器的发展,首先取决于人们是否能接受“手机电脑加电子阅读器”的使用模式。其次是iPad 在“标准、应用软件、硬件供应、附件”等配套发展中能否为用户接受。
苹果以计算机身份抢占电子阅读器市场,不可忽视的是其对于“出版”的理解,这与IT是两个路子。出版物是影响人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精神产品,尽管它数字化了,但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版内容仍需要符合各个销售地区的文化习俗、消费习惯、法律法规等。
电子阅读器--Kindle
电子阅读器可以说是数字阅读时代一面旗帜,它与计算机和手机不同--此两者的出现起初都不是为了数字阅读。而电子阅读器就是为数字阅读消费而生的,它是最为专业的终端阅读设备。
在亚马逊Kindle的带动下,全球掀起了一阵电子阅读器市场的热潮。巴诺书店的Nook、索尼公司的Sony reader以及近两年来的国产阅读器一起占领市场。众多的阅读终端可供读者选择,使得数字阅读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机。而Kindle依然是电子阅读器成功的最佳例证。
Kindle概述。早在2006年,Sony 公司就已推出电子书阅读器 Sony reader,但是并未引起任何反响。时隔一年,亚马逊推出了电子书阅读器Kindle。一推出即销售一空,甚至一度断货。
性能分析。如今Kindle已经出了三款(Kindle、Kindle2、KindleDX),首款Kindle几乎已经绝迹(本文不做讨论),而Kindle2和KindleDX(后统称Kindle)成为主流。二者区别就在于后者的屏幕尺寸和内存要略大于前者,更适合阅读报纸。
Kindle外形精致轻巧,内存强大。其厚度不足1厘米,小于一本普通书的厚度与重量;但内存却有2G或者4G,大约可储存1500-3000本书。同时,Kindle使用了电子墨水显示屏(iPad并未采用),使眼睛不觉疲惫。
依靠Kindle,用户能够从互联网上下载数字格式的图书、报纸与杂志,其下载过程不到一分钟。同时,用户还可当场购买当天报纸,或者支付一笔包月费,订购该月每天的报纸、杂志和博客。报纸内容隔夜分发,而博客内容每天分发好几次。尽管亚马逊并不是第一家销售此类电子书阅读器的公司,不过它分发电子图书的方法却可能为移动数据网络带来全新的应用。
优劣权衡。对于国外的成功案例,汉王科技电子书事业部总经理王邦江认为,亚马逊 Kindle 的优势有三点:第一,抓住了读者的需求;第二,很好地利用了亚马逊自己的内容优势;第三,提供了无线下载功能。Kindle的外观讨人喜欢是毋庸置疑的,就像iPod曾经风靡全球一样。同时,亚马逊通过无线方式把书报刊的内容传到Kindle阅读器上,无需USB、PC、服务费等,一切简单快捷。这非常符合当今人们的消费需求。而国内的电子阅读器很难做到随时随地无线下载,这与我们无线网的覆盖率有关。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Kindle背后有强大的亚马逊内容库作为支持,这是一个拥有几十万图书的巨大资源库。这充分体现了即使是在数字化阅读的时代,内容为王的原则仍然不会改变。而国内的电子阅读器背后只有几千本可供下载的书籍,且内容库的更新跟不上知识文化的进步,这严重影响到国内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进程。
而限制kindle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因素,在笔者看来,是价格。产品高价格的限制,使得这种数字化阅读未能很快地普及。长久以来亚马逊电子一直坚持以9.99美元的低售价吸引顾客,而麦格劳·希尔认为图书售价过低,要求亚马逊提高其公司在亚马逊网上的电子读物售价。最终亚马逊在这一纠纷中妥协,愿意提高售价。价格的不断提升,使一些顾客望而却步,尽管亚马逊并不希望这样。
手机--3G
手机作为数字化阅读的终端设备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随着3G的发展,手机阅读成了数字化阅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有77.8%的用户使用手机在线聊天服务,这依然是手机上网的首要应用。排在第二位的是手机阅读,用户的比例占到总体手机网民的75.4%。手机新闻网站、手机小说、手机报等业务已经成为影响手机网民的最重要应用之一。
3G概述。3G(third-generation),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即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如今,wap与web的结合是一种趋势,如时下流行的微博客网站就已经将此应用加入进来(即可通过手机更新微博)。
应用分析。利用3G进行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新闻、手机小说、微博。
由于生活节奏过快,人们逐渐倾向于随时随地接受碎片化的信息。手机的移动性强,容量小,这使得手机所呈现的信息短小,且主要以消遣为目的,这恰好符合了当今人们的阅读倾向,所以,手机阅读前景广阔。
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了解新闻的窗口。形形色色的手机报,以及手机上网功能使得人们凭借掌上的小小视窗就可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大事和自己希望获得的讯息。据艾瑞咨询分析,目前大概有1.2亿人在使用手机进行阅读,另外还有将近2500万左右的手机用户从来不看报纸、杂志,也不看网站,他们获得资讯的最主要方式是通过手机阅读资讯内容。同时,手机文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发展建议。制定手机出版监督办法是必要的,以保证数字出版的环境秩序井然,良性发展。
由于手机作为数字化阅读的终端设备在我国刚刚起步,国内的手机阅读市场还存在着内容良莠不齐、收费模式混乱、版权保护缺乏等种种问题,许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并不完善。针对手机出版制定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如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所说,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基础,没有标准会很难有大的跨越和发展。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计算机与电子阅读器的数字化阅读之中。
3G不仅带来手机出版的契机,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数字化阅读的又一个革命。无论是运营商、数字出版商,还是传统出版商,都将聚焦于这样一个全新的市场。凭借有效的监督办法,给手机出版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数字化阅读会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计算机--iPad
由于在数字出版刚刚起步的时候,相当一部分数字出版物都是借助互联网而传播的,所以,作为网络的节点,计算机无疑是数字阅读最早的终端设备。
近些年,随着技术不断提高,计算机由曾经的台式机发展到笔记本、上网本,再到最近炙手可热的平板电脑,这一路走来,有些功能淡出舞台,而有些却越发受到追捧。数字阅读就属于后者。
对于台式机、笔记本、上网本而言,在其打包的服务中并不包括硬性的与数字出版产业相关的软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安装一些阅读数字出版物的软件,然后从一些网站上获取收费或者免费的电子书、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等,这些出版物根据其版权情况可供读者在线阅读或者离线阅读并永久保存。或许是由于无论何种计算机的屏幕都无法获得舒适的阅读体验,作为终端阅读设备的计算机始终没有带来数字阅读的大革命,直到iPad出现。
iPad概述。这是最近Apple新推出的平板电脑。作为计算机,iPad符合人们对“便携”的要求,同时它可以兼容所有的苹果在线软件的应用,并完全支持 iPod 的音乐、视频、图片、邮件等功能。而其中对数字阅读领域有巨大影响的是一个内置程序--iBooks。
性能分析。iBooks是一个用来阅读和购买电子书的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内置的iBook store(销售网店)购买各种经典书籍和畅销书籍。购买过的书籍会在用户个人的iBook shelf书架上显示,轻轻点触书籍便可进行阅读。LED背光屏幕和高分辨率使读者在低光环境下也可舒适阅读。
无论从数字阅读的性能还是整体外观,iPad都有和Kindle的近似之处。但是iPad的功能要远远强大得多。因为iPad 首先是一款计算机,所以功能比只作为阅读器的Kindle要强大;其次,iPad在电子书阅读器阅读方面能够满足用户更多需求。iPad的出现带来了一种电子书阅读方式的改变,即读者将从阅读纯文字转向多媒体阅读方式。除了浏览文字、图片和视频,读者还可以在相关内容后面发表评论,互动性很强。以《纽约时报》网站为例,iPad 专门配备了《纽约时报》数字版的程序,首页标题不断更新,同时夹杂系列图片、视频、用户评论、指向其他来源的链接,以及纪录片式的新闻报道。
优劣权衡。iPad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撼动Kindle在电子阅读器方面的领头地位呢?毫无疑问亚马逊和苹果在未来电子书市场的出版和零售领域将展开一场争夺,但是谁胜谁负一时还难下定论。
就目前电子书资源的情况来看,iPad已与企鹅、哈珀·柯林斯、西蒙&舒斯特、麦克米伦、阿歇特图书集团五家出版集团在提供电子书内容方面达成协议;兰登书屋也表示希望与Apple做进一步沟通;纽约时报集团、新闻集团、康德纳斯特集团等传媒也与其有合作。这与Kindle的30万种图书、29种杂志和38种报纸难分高下。且iPad允许出版社自主定价,这无疑会使得其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但对用户的吸引力就会减弱。寻找这个微妙的平衡点十分重要。
而iPad的致命问题,就是其作为一款计算机缺少了很多计算机应具备的功能,比如没有摄像头、缺乏接口、不具备多任务运行模式等。这都将成为阻碍iPad销售的原因。另一问题就是价格比Kindle要昂贵很多(Kindle $259-489,iPad $499-829),同时下载图书的平均价格也略高于Kindle(Kindle $9.9/本/次,iPad $8-15/本/次)。人们完全有理由,在拥有一台笔记本的基础上再去买一个Kindle,而不是iPad。若真是这样,iPad很有可能会成为鸡肋。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指出,iPad结合了网络环境下新的产权模式、赢利模式,实现了经营的创新。iPad 对电子阅读器的发展,首先取决于人们是否能接受“手机电脑加电子阅读器”的使用模式。其次是iPad 在“标准、应用软件、硬件供应、附件”等配套发展中能否为用户接受。
苹果以计算机身份抢占电子阅读器市场,不可忽视的是其对于“出版”的理解,这与IT是两个路子。出版物是影响人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精神产品,尽管它数字化了,但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版内容仍需要符合各个销售地区的文化习俗、消费习惯、法律法规等。
电子阅读器--Kindle
电子阅读器可以说是数字阅读时代一面旗帜,它与计算机和手机不同--此两者的出现起初都不是为了数字阅读。而电子阅读器就是为数字阅读消费而生的,它是最为专业的终端阅读设备。
在亚马逊Kindle的带动下,全球掀起了一阵电子阅读器市场的热潮。巴诺书店的Nook、索尼公司的Sony reader以及近两年来的国产阅读器一起占领市场。众多的阅读终端可供读者选择,使得数字阅读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机。而Kindle依然是电子阅读器成功的最佳例证。
Kindle概述。早在2006年,Sony 公司就已推出电子书阅读器 Sony reader,但是并未引起任何反响。时隔一年,亚马逊推出了电子书阅读器Kindle。一推出即销售一空,甚至一度断货。
性能分析。如今Kindle已经出了三款(Kindle、Kindle2、KindleDX),首款Kindle几乎已经绝迹(本文不做讨论),而Kindle2和KindleDX(后统称Kindle)成为主流。二者区别就在于后者的屏幕尺寸和内存要略大于前者,更适合阅读报纸。
Kindle外形精致轻巧,内存强大。其厚度不足1厘米,小于一本普通书的厚度与重量;但内存却有2G或者4G,大约可储存1500-3000本书。同时,Kindle使用了电子墨水显示屏(iPad并未采用),使眼睛不觉疲惫。
依靠Kindle,用户能够从互联网上下载数字格式的图书、报纸与杂志,其下载过程不到一分钟。同时,用户还可当场购买当天报纸,或者支付一笔包月费,订购该月每天的报纸、杂志和博客。报纸内容隔夜分发,而博客内容每天分发好几次。尽管亚马逊并不是第一家销售此类电子书阅读器的公司,不过它分发电子图书的方法却可能为移动数据网络带来全新的应用。
优劣权衡。对于国外的成功案例,汉王科技电子书事业部总经理王邦江认为,亚马逊 Kindle 的优势有三点:第一,抓住了读者的需求;第二,很好地利用了亚马逊自己的内容优势;第三,提供了无线下载功能。Kindle的外观讨人喜欢是毋庸置疑的,就像iPod曾经风靡全球一样。同时,亚马逊通过无线方式把书报刊的内容传到Kindle阅读器上,无需USB、PC、服务费等,一切简单快捷。这非常符合当今人们的消费需求。而国内的电子阅读器很难做到随时随地无线下载,这与我们无线网的覆盖率有关。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Kindle背后有强大的亚马逊内容库作为支持,这是一个拥有几十万图书的巨大资源库。这充分体现了即使是在数字化阅读的时代,内容为王的原则仍然不会改变。而国内的电子阅读器背后只有几千本可供下载的书籍,且内容库的更新跟不上知识文化的进步,这严重影响到国内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进程。
而限制kindle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因素,在笔者看来,是价格。产品高价格的限制,使得这种数字化阅读未能很快地普及。长久以来亚马逊电子一直坚持以9.99美元的低售价吸引顾客,而麦格劳·希尔认为图书售价过低,要求亚马逊提高其公司在亚马逊网上的电子读物售价。最终亚马逊在这一纠纷中妥协,愿意提高售价。价格的不断提升,使一些顾客望而却步,尽管亚马逊并不希望这样。
手机--3G
手机作为数字化阅读的终端设备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随着3G的发展,手机阅读成了数字化阅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有77.8%的用户使用手机在线聊天服务,这依然是手机上网的首要应用。排在第二位的是手机阅读,用户的比例占到总体手机网民的75.4%。手机新闻网站、手机小说、手机报等业务已经成为影响手机网民的最重要应用之一。
3G概述。3G(third-generation),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即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如今,wap与web的结合是一种趋势,如时下流行的微博客网站就已经将此应用加入进来(即可通过手机更新微博)。
应用分析。利用3G进行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新闻、手机小说、微博。
由于生活节奏过快,人们逐渐倾向于随时随地接受碎片化的信息。手机的移动性强,容量小,这使得手机所呈现的信息短小,且主要以消遣为目的,这恰好符合了当今人们的阅读倾向,所以,手机阅读前景广阔。
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了解新闻的窗口。形形色色的手机报,以及手机上网功能使得人们凭借掌上的小小视窗就可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大事和自己希望获得的讯息。据艾瑞咨询分析,目前大概有1.2亿人在使用手机进行阅读,另外还有将近2500万左右的手机用户从来不看报纸、杂志,也不看网站,他们获得资讯的最主要方式是通过手机阅读资讯内容。同时,手机文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发展建议。制定手机出版监督办法是必要的,以保证数字出版的环境秩序井然,良性发展。
由于手机作为数字化阅读的终端设备在我国刚刚起步,国内的手机阅读市场还存在着内容良莠不齐、收费模式混乱、版权保护缺乏等种种问题,许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并不完善。针对手机出版制定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如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所说,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基础,没有标准会很难有大的跨越和发展。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计算机与电子阅读器的数字化阅读之中。
3G不仅带来手机出版的契机,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数字化阅读的又一个革命。无论是运营商、数字出版商,还是传统出版商,都将聚焦于这样一个全新的市场。凭借有效的监督办法,给手机出版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数字化阅读会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