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的仓储管理之道有什么特点
在亚马逊英国的库房里面,圣诞节期间每天有超过40万件商品在等待被运往各地。
存货补货方式的货位系统,其构成要素有二:1.检货区与存货区分离;2.货位与库存数量绑定。
检货区与存货区分离,从表面上看,检货员的检货路径缩短了,而存货区可以使用立体存储方式,存储密度提高,有着明显的好处,但这也导致了系统逻辑复杂,尤其是补货逻辑极为复杂,难以操作。
而货位与库存数量绑定,则有着明显的好处,如果将这一思想贯彻到极致,则会自然而然地出现本篇将要介绍的货位系统,不如称其为库存货位绑定的货位系统,简称为Bin系统,这也就是亚马逊公司的仓库管理系统。
Bin系统操作流程
1.收货:
收货时实际是将采购订单看作一个货位,运货车看作另外一个货位,收货员将货品逐个从采购订单的货位转移到运货车的货位上去。这样的操作精度高,而且效率也相当的高。
2.上架:
上架实际上也是货品从待上架的货位(运货车)中的货品转移到存储用的货位上的过程。
上架操作按批次进行,每一个运货车作为一个批次,一个批次中包含了多次的上架操作。每一次的上架操作只涉及一个SKU,在操作时,需要输入系统的信息为:上架SKU,目标货位,上架数量(批次号中已经包含了运货车货位的信息)。
在Bin系统下,由于货位和货品数量相绑定,因此在上架操作时,也不要求将一个SKU一次性放到同一个货位上,而是可以根据货架的实际剩余究竟情况灵活安排到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货位上。
由此可以看到,在Bin系统下,上架员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看到哪里有空隙,就可以将货品放到哪里。这样的库房,虽然在看起来会很凌乱,货架上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杂乱无章,但实际上所有的信息都存储在货位系统中,任何需要都可以随时满足。
3.盘点:
在Bin系统下,每一个存储货位中,分别有几个SKU,每个SKU有多少数量,这些信息都是在货位系统存储的。并且,由于每一次库存实物操作都与在系统中相对应,所以实物与系统是同步更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盘点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货位操作。即时,在盘点的同时进行上架、检货等操作,对于盘点精度也完全没有影响。这是其他的任何系统都无法做到的。
4.检货:
在Bin系统中,由于货位与货品数量绑定,因此在生成检货批次的同时,可以指定检货库位,只有被指定的有检货需求的货位会被路径规划系统所考虑。
例如,订单中需要10个SKUA,而当前可用库存共计有23个SKUA,这23个货分别位于LocationA,B,C上,分别有8个,9个,6个,则系统使用其中的10个,例如从LocationA,B上分别占用8个,2个,则LocationA上的8个以及LocationB上的2个库存属性会设置为“订单占用库存”。
检货时,根据所有已占用库存货位的位置,自动规划出检货路径。检货时,只能检出“订单占用库存”,而不能检出普通库存。
检货时检出的货品,放在检货容器中,同样也是一种特殊的货位。
5.出货:
出货时,订单中包含的货品,从检货容器中转移到包裹,包裹号一样可以追踪。
综上所述,Bin系统将货品、货位、数量的绑定关系做到了极致。这样做的好处可以有目共睹,Amazon所使用的货位系统原理上与上述一致,支持起了每年4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并且完全可以支持到更大的规模。
但是也必须清醒地到,Bin系统可以实现库存的精密化管理,但是成本非常高。首先,Bin系统数据库虽然结构较简单相对较简单,但是数据量很大,任何的库存转移的操作都必须与系统同步,造成了数据库的读写负荷极大,对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很高;其次,所有库存转移的操作与系统同步都需要设备,这些设备必须具有移动能力,相当于每个操作人员都必须配备,这一投资也是非常巨大的。以最为常用的Symbol的RF移动扫描枪为例,一台就要将近8000元,每个操作员工一台的话,设备投放是非常大的。
Bin系统的要点
1.将整个库房,所有用于放货的物理空间都标记为container(其实就是货位),container与货品,货品库存数量绑定。
以收货过程为例,在Bin系统中,操作人员在收采购订单后,收得的实物往往放在运货车(托盘或者小车)上,这时运货车就是一个容器。运货车有自己的编号(即相当于货位编号),在此运货车上的所有货品及其数量都绑定起来。
运货车和采购订单是多对多的关系,也就是说,若采购订单比较大,其货品可以放在多个运货车上,而采购订单较小时,也可以将多个采购订单放在一个运货车上。
在使用Bin系统后,明显可以看到两个好处:
A.以前收货时,往往是清点确认数量后,再在系统中确认收货数量;而采用Bin系统后,可以认为采购订单为一个货位,而收货动作就是将货品从采购订单的货位中转移到运货车的货位上。因此,收货操作时可以采用一边扫描一边收货的方式。这样做,将收货和点数结合起来,效率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逐个扫描的方式实际是系统点数,收货人员可以将精力放在检查货品是否合格,提高了收货质量。
B.收货后,由于运货车上的货品及其数量在系统中有记录,则上架员可以直接上架。上架时直接按照运货车的数据即可,而不用去匹配采购订单数据。这样有利于上架员工作量的平衡,也提高了精确度。
2.不同的container(货位),有不同的属性,对应于不同的操作任务。
货品在库房中,实际是处于不断流转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操作有:收货、上架、存储、检货、发货,其中检货、发货都可能是由于订单、调拨、退货的需求而发起。各个操作环节时涉及到的容器(货位),设置为不同的属性,只能由相对应的操作对应使用。
这也就是说,收货使用的容器只能用于收货以及其相关的操作,例如是上架,而不能用于检货;退货检货时使用的容器也只能用于退货检货,而不能用于订单检货。
这样的规定后,某一容器只能用于与其属性相关联的操作中,而不能滥用,减少了操作中的错误。例如,收货完成后,收到的货品只能放到收货处的运货车上,而不能放到检货使用的运货车中,这样不会发生错乱。
3.数据结构设计,SKU与Location是多对多的关系,某一SKU可以存放于多个Location,某一个Location也可以存放多个SKU。
每一个SKU在每一个Location的数量都作了记录。另外,还需要再引入当前库存属性的概念。库存数量即对应于库存结构中所指的几种分类。
4.任何货位变更的操作,都必须与系统同步。
例如,在移货(货品从一个货位上移动到另外的货位)操作中,需要输入系统的参数有:移动货品SKU编号,移动货品数量,源货位,目标货位。例如,在某一个SKUO从LocationA向LocationB移动N个,在移货操作前后,相关货位的数据记录分别如下:
再例如,在检货时,若检起一件货品的实物,需要在系统中输入货品所在货位,货品的SKU号,货品的数量。在实际的检货操作中,往往是系统指定了货位,操作人员是按照系统的提示走到某个货位,取下货品,扫描SKU即可完成检货操作。供参考,这里有很多仓储相关的问题,你可以了解一下。
存货补货方式的货位系统,其构成要素有二:1.检货区与存货区分离;2.货位与库存数量绑定。
检货区与存货区分离,从表面上看,检货员的检货路径缩短了,而存货区可以使用立体存储方式,存储密度提高,有着明显的好处,但这也导致了系统逻辑复杂,尤其是补货逻辑极为复杂,难以操作。
而货位与库存数量绑定,则有着明显的好处,如果将这一思想贯彻到极致,则会自然而然地出现本篇将要介绍的货位系统,不如称其为库存货位绑定的货位系统,简称为Bin系统,这也就是亚马逊公司的仓库管理系统。
Bin系统操作流程
1.收货:
收货时实际是将采购订单看作一个货位,运货车看作另外一个货位,收货员将货品逐个从采购订单的货位转移到运货车的货位上去。这样的操作精度高,而且效率也相当的高。
2.上架:
上架实际上也是货品从待上架的货位(运货车)中的货品转移到存储用的货位上的过程。
上架操作按批次进行,每一个运货车作为一个批次,一个批次中包含了多次的上架操作。每一次的上架操作只涉及一个SKU,在操作时,需要输入系统的信息为:上架SKU,目标货位,上架数量(批次号中已经包含了运货车货位的信息)。
在Bin系统下,由于货位和货品数量相绑定,因此在上架操作时,也不要求将一个SKU一次性放到同一个货位上,而是可以根据货架的实际剩余究竟情况灵活安排到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货位上。
由此可以看到,在Bin系统下,上架员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看到哪里有空隙,就可以将货品放到哪里。这样的库房,虽然在看起来会很凌乱,货架上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杂乱无章,但实际上所有的信息都存储在货位系统中,任何需要都可以随时满足。
3.盘点:
在Bin系统下,每一个存储货位中,分别有几个SKU,每个SKU有多少数量,这些信息都是在货位系统存储的。并且,由于每一次库存实物操作都与在系统中相对应,所以实物与系统是同步更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盘点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货位操作。即时,在盘点的同时进行上架、检货等操作,对于盘点精度也完全没有影响。这是其他的任何系统都无法做到的。
4.检货:
在Bin系统中,由于货位与货品数量绑定,因此在生成检货批次的同时,可以指定检货库位,只有被指定的有检货需求的货位会被路径规划系统所考虑。
例如,订单中需要10个SKUA,而当前可用库存共计有23个SKUA,这23个货分别位于LocationA,B,C上,分别有8个,9个,6个,则系统使用其中的10个,例如从LocationA,B上分别占用8个,2个,则LocationA上的8个以及LocationB上的2个库存属性会设置为“订单占用库存”。
检货时,根据所有已占用库存货位的位置,自动规划出检货路径。检货时,只能检出“订单占用库存”,而不能检出普通库存。
检货时检出的货品,放在检货容器中,同样也是一种特殊的货位。
5.出货:
出货时,订单中包含的货品,从检货容器中转移到包裹,包裹号一样可以追踪。
综上所述,Bin系统将货品、货位、数量的绑定关系做到了极致。这样做的好处可以有目共睹,Amazon所使用的货位系统原理上与上述一致,支持起了每年4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并且完全可以支持到更大的规模。
但是也必须清醒地到,Bin系统可以实现库存的精密化管理,但是成本非常高。首先,Bin系统数据库虽然结构较简单相对较简单,但是数据量很大,任何的库存转移的操作都必须与系统同步,造成了数据库的读写负荷极大,对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很高;其次,所有库存转移的操作与系统同步都需要设备,这些设备必须具有移动能力,相当于每个操作人员都必须配备,这一投资也是非常巨大的。以最为常用的Symbol的RF移动扫描枪为例,一台就要将近8000元,每个操作员工一台的话,设备投放是非常大的。
Bin系统的要点
1.将整个库房,所有用于放货的物理空间都标记为container(其实就是货位),container与货品,货品库存数量绑定。
以收货过程为例,在Bin系统中,操作人员在收采购订单后,收得的实物往往放在运货车(托盘或者小车)上,这时运货车就是一个容器。运货车有自己的编号(即相当于货位编号),在此运货车上的所有货品及其数量都绑定起来。
运货车和采购订单是多对多的关系,也就是说,若采购订单比较大,其货品可以放在多个运货车上,而采购订单较小时,也可以将多个采购订单放在一个运货车上。
在使用Bin系统后,明显可以看到两个好处:
A.以前收货时,往往是清点确认数量后,再在系统中确认收货数量;而采用Bin系统后,可以认为采购订单为一个货位,而收货动作就是将货品从采购订单的货位中转移到运货车的货位上。因此,收货操作时可以采用一边扫描一边收货的方式。这样做,将收货和点数结合起来,效率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逐个扫描的方式实际是系统点数,收货人员可以将精力放在检查货品是否合格,提高了收货质量。
B.收货后,由于运货车上的货品及其数量在系统中有记录,则上架员可以直接上架。上架时直接按照运货车的数据即可,而不用去匹配采购订单数据。这样有利于上架员工作量的平衡,也提高了精确度。
2.不同的container(货位),有不同的属性,对应于不同的操作任务。
货品在库房中,实际是处于不断流转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操作有:收货、上架、存储、检货、发货,其中检货、发货都可能是由于订单、调拨、退货的需求而发起。各个操作环节时涉及到的容器(货位),设置为不同的属性,只能由相对应的操作对应使用。
这也就是说,收货使用的容器只能用于收货以及其相关的操作,例如是上架,而不能用于检货;退货检货时使用的容器也只能用于退货检货,而不能用于订单检货。
这样的规定后,某一容器只能用于与其属性相关联的操作中,而不能滥用,减少了操作中的错误。例如,收货完成后,收到的货品只能放到收货处的运货车上,而不能放到检货使用的运货车中,这样不会发生错乱。
3.数据结构设计,SKU与Location是多对多的关系,某一SKU可以存放于多个Location,某一个Location也可以存放多个SKU。
每一个SKU在每一个Location的数量都作了记录。另外,还需要再引入当前库存属性的概念。库存数量即对应于库存结构中所指的几种分类。
4.任何货位变更的操作,都必须与系统同步。
例如,在移货(货品从一个货位上移动到另外的货位)操作中,需要输入系统的参数有:移动货品SKU编号,移动货品数量,源货位,目标货位。例如,在某一个SKUO从LocationA向LocationB移动N个,在移货操作前后,相关货位的数据记录分别如下:
再例如,在检货时,若检起一件货品的实物,需要在系统中输入货品所在货位,货品的SKU号,货品的数量。在实际的检货操作中,往往是系统指定了货位,操作人员是按照系统的提示走到某个货位,取下货品,扫描SKU即可完成检货操作。供参考,这里有很多仓储相关的问题,你可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