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河蜿蜒于南美洲的原始森林中,沿途有100多条支流,是世界上最长最大的河流之一。由于亚马逊河流域对外交通困难,人烟稀少,因此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成为各国探险家心驰神往的地方。曾经有许多探险家乘皮划艇、独木舟或木筏漂流过亚马逊河,但他们都选择河的中下游段,对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安第斯山顶的河段,则大都心有余悸,退避三舍。
1985年,一支远道而来的漂流队决意要完成人类首次漂流亚马逊河全程的壮举。
这次漂流是由本部设在美国怀俄明州的安第斯皮艇探险公司发起的。参加远征的队员有9人,队长波特是波兰人,32岁,对白浪翻滚的汹涌激流有超乎寻常的适应能力,曾创造过多次辉煌的漂流纪录。1981年,他参加了世界最深峡谷漂流活动,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1985年8月29日,漂流队员乘坐平板卡车颠簸着爬上秘鲁南部的安第斯山脉。公路延伸到海拔4500米处便消失了,目之所及是一片光秃秃的山岭。山上氧气的含量只有地面的一半,人人感到头部阵阵抽痛,强烈的阳光辐射又刺激着他们的眼球。
”当他们数到第731步时,终于到达了最高分水岭。波特在海拔5200米的奇尔卡雪山山脊上划了一道线,用木棍在一边写上“太平洋”,另一边写上“大西洋”,并立即标识在地图上。他喘着气说:“现在我们跨越分界线!”脚下淡蓝色的冰川在闪闪发光,这就是亚马逊河的发源地,也即亚马逊上游阿普里马克河的源头。
阿普里马克河是一条年轻而狂野的高山河流,长约960公里,奔泻于两条山脉之间的狭长高原上。由于河流深切,河床高低起伏非常大,布满了无数的急流险滩,前途吉凶未卜。
第二天中午,他们每人一艇进入阿库巴马巴深渊,河面仅宽6米,河水汹涌地奔腾着。他们遇到一连四个瀑布的急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每处瀑布落差约200米,一片白色泡沫。经过这一番全力拼搏,他们总算划到了岸边,可以稍稍歇一口气。
经过两个月的搏斗,漂流队终于与阿普里马克河挥手告别。他们从高原渐渐下降到平原地带,开始进入乌卡亚利河的热带丛林区。这里是世界上有名的多雨地带,木头不能烧,汗湿衣服不会干,伤口不会愈合,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股腐烂的恶臭之气。这里到处有讨厌的蜘蛛、螳螂、黄蜂、蚂蚁、扁虱和蚊子,它们对这些不速之客群起而攻之,啃噬肌肤,吮吸鲜血。原先的高原地带尽管有寒冷、高山病和急流险滩,但他们每克服一个困难便前进一步。可在这沉闷湿润的丛林里,漂流队员变得懒散,情绪恶劣。由于极度的疲惫和恐惧,以及签证困难(每进入一个国家,都要获得这个国家的签证许可)等原因,9名队员只剩下4名了。
这时,乌卡亚利河正处于洪水季节,汹涌的河水泛出两岸,淹没森林,卷走村庄,不断改变水道,这时最容易迷失方向。漂流队必须在洪水泛滥之前漂完该河。队长波特向剩下的3名队员宣布他的应急方案:每天驾舟12小时,每小时划舟55分钟,每分钟划桨50次。当队员们在又热又湿的丛林里变得发狂而互相责备时,波特坚持自己的原则:可以凶狠地争吵,但一切行动必须遵守规矩。每天他第一个起身,第一个整好行装,第一个从岸上跃上划艇。可深夜里,他的烛光始终亮着,当队员们已经熟睡,他还在研究地图和路线。其他队员身上穿的都是破布烂片,而波特的长衬衣和划船短裤永远干净利落。
12月24日圣诞夜,他们穿过哥伦比亚南部到达巴西边境的一个小镇。5个月来,他们第一次洗上热水澡,饱食一顿可口的晚餐。
进入亚马逊河干流后,河床变得越来越宽,有的地方宽达数公里,他们那两头尖而细长的皮艇,在浩荡的波涛上,就像几片树叶在漂泊。一天又一天,离河口越来越近,已经能见到海鸟飞来飞去。在亚马逊河口,大量的河水从马腊若岛北面流入大海,他们利用落潮的潮水向南面的马腊若湾划行。此时,大陆两岸陆地逐渐向后消失,河口处的河面竟达25公里。空中弥漫着浓雾,海湾的波浪变得柔顺缓慢,轻轻摇晃着他们的小舟。一桨又一桨,混浊的河水也变得青绿透明起来。波特弯腰用手舀水品尝,“咸水!”他喊道。他们终于进入了大海,队员们个个高举划桨欢呼起来……
这一天是1986年2月19日,也是他们从安第斯雪山漂流而下的第17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