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跃的媒体访谈

樊跃印象,印象樊跃
樊跃,中国舞台美术设计的一座高峰,未来还将会是实景电影领域的一座高峰。这位以孤独为美,在孤独中思考的艺术家,正在以其博大的艺术视野规划着实景演出的升级版本实景电影和他的整个人生。
时隔十几日再写这篇采访,如果不听录音而仅凭记忆的话,我只记得那个闷热的午后里,樊跃滔滔不绝且津津有味地在讲两件事:孤独的艺术观和接下来他的大作、大手笔——实景电影。眼前这位相貌英俊的导演讲话滔滔不绝,就像戴上帽子有了思想以后的“幸运儿”,只是话题深刻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此外,对我来说,这也是个很新颖的话题——孤独的艺术观。他和我们聊起了“孤独”的起源,时间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文革时期,当时樊跃还是个孩子。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会受歧视。“你想啊,家一年可以被抄好几次,每次抄家犄角旮旯都不放过,找那些个‘封资修’的东西。”说到这里,樊跃还不忘幽默一下,“拜托,抄的那么频繁,那些个东西还没等我们弄回来呢好不好!那些人抄家都抄出考古学家的考古癖了,那个认真劲比考古学家都认真。可倒霉的是我们这些孩子。同班同学基本上都住在一个胡同里,谁家有个风吹草动,第二天恨不得全校都知道了。”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心理自卑造成了我童年时期的孤独。”
孤独,生活中的贬义词,但樊跃在艺术领域将它理解成褒义词。“孤独本身很美,因为艺术就是做以孤独为美的事,那种自娱自乐,或者必须以自娱自乐达到臭美、达到美的不行的程度,艺术就成了。臭美加自恋,这就是狭义上的艺术。”这个语气幽默的导演,看起来就像一个天真的大孩子,丝毫看不出童年时期的自卑在其内心深处表现于外的影子。自卑和自卑带来的孤独感,给了他一种独特的视野和姿态看待事物、看待生活,并且成为他孤独艺术观理论和艺术成就最初的那个“沙粒”,而几十年来樊跃负责往这个沙粒上分泌珍珠质——这些珍珠质就是他在孤独中的思想、艺术观,唯有如此,他这颗珍珠才逐渐形成。
艺术家的成长过程在我们的笔下往往只有几行文字那么简单,但是只有阅历丰富的人或者同为艺术家才知道这几行文字背后的艰辛,才可以通过几行简短的文字望见背后那千多百个深夜里孤独的身影,或冥思苦想、或埋首书海,那真是如白驹过隙一向年华有限身。艺术,是艺术家用心力、用孤独、用才华向时间索要的对生命的解答,这其中有多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经历,他们自己都浑然不觉,只知道那颗追索艺术之心和探求艺术之身乐在其中——“孤独并且自恋地臭美着!”
他自言运动少之又少,他指了指头,“所有运动都差不多集中在了这里。安静下来思考,这种内心运动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和感受,感受生活方式给你带来的所有一切。并且,当你过于专注,时间就会带给你特别的惊喜,不是天亮了,就是天黑了!”通常,我们骨子里的力量像石头,但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却像鸡蛋。樊跃找到了另一条认识世界的途径,即在常人行走的路上去转换角度去感受相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本身,“转换角度你就能望见不一样的风景,转化出来的感受,特别有乐趣。”
一些人渴望走得更远,得到更多,这也促使他们由普通成为非凡。然而,成就非凡之后,慢慢忘掉本我的人,大有人在。面对成功的巨大荣誉,樊跃并未停下脚步。
正如树和草的区别在植物学家眼中的意义尤为重要一样,实景演出在樊跃的眼中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樊跃从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作品的商业属性,所以他将艺术与商业的关系处理得很早。在商业和艺术之间,他选择用商业成就艺术。“因为我的作品必须要走市场,否则无价值,这里一群人演出连一个观众都没有,有意义吗?有价值吗?没有!无价值其他的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一定有人看、好看、带给人快乐,就是我们的初衷,要能触动观众和自己。生存多少年完全看艺术价值。那么我们来看实景演出的艺术性:它是博物馆吗?是的,整个场景就是一个自然博物馆。是旅游吗?是的,人在自然中游赏感受。是实景演出吗?当然,只是观众也在剧中扮演了一个角色。但是,旅游本身的暗示够吗?不够,要让游人在交通工具上就被暗示已经加入演出了,你将共同营造的一个故事。这个意义巨大、艺术性巨大。”最后,他补充一句,“别人天天嚷嚷着是选择商业还是艺术啊?我们不谈这些,我们用商业成就艺术。”
樊跃自言每天都很兴奋,因为在他看来,令人怦然心动的不只有爱情,还有创作。“不一定什么样的一个灵感将从我脑子里蹦出来呢!我能不兴奋吗?”他口中所言的新闻类事件的实景演出就是其一,心痛的人、欲哭无泪的人大有人在啊。拆到一半,演员就在轰鸣的机器作业中唱啊跳啊、哭啊笑啊都行,无可无不可!我们不谴责拆家这件事,不举旗抗议,我们只是用哭用笑表达思想和感情。这一定是一场很有分量的演出,无论是哭还是笑,对有思想的人足以达到震耳欲聋、振聋发聩的地步,因为这些声音的背后有直击人性的事件,你喊出来的一定是真实的。”
这种表达的方式,我们简直闻所未闻,一次分泌出一种态度,想要进到他的思维范围之内,并且在认同他这一说法的同时,会主观不自觉地替他找原因,因为他的话和话题本身极富说服力。卓越的天才不屑走别人走过的路,他寻找迄今没有开拓过的地域。樊跃要开拓的是将电影的语言放到实景演出中去,从而开创实景电影的纪元。这是实景演出的升级,是樊跃三年磨一剑的成果。说话间,这部大制作、大手笔,已经在案头阶段了。“3D只是让你感觉可以触摸,实景电影让这种感觉成真,观众作为实景电影的一部分,不但可以感受真实的场景,还可以参与营造故事的发展。当观众走进里面,成为一个角色的时候,观众就进入了大自然的好莱坞,和导演、演员、摄像同步,实景电影的放映是在真实的山水里,可以听见真正的水声,呼吸着清澈的空气,感受到舞台与影像巧妙结合相互转换的艺术魅力,而电影院不就是一个小黑屋嘛。”
实景电影,为电影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环境,而樊跃为电影找到了一个新奇的表达方式。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采访将近尾声,樊跃抛给记者一个关乎哲学意义的问题。
看着我思考的情态,他手舞足蹈地完全沉浸在表达中。“我是这么认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每天都有希望的耕耘和收获。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么生命就是白过了。”
成长是万物的天性,由是而非。种子发芽成为大树,开花结果,然后……吸取知识和做出思考,成就了人类思想上由非而是的伟大进步,樊跃这个思考者用孤独中的思考成就了自己。他的快乐源泉始终是他的思考和艺术。对他来说,能点上一支烟,坐在椅子上冥思片刻,是最幸福最过瘾的事。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部悲喜交加的戏剧,那么对此时的樊跃来说,这部戏剧已经到了迎来生命历程中更高层次的阶段了。实景电影成功之日,将不亚于在中国电影界甚至世界电影界的一声“大海潮音,做狮子吼”。樊跃是中国舞台美术设计的一座高峰;在可预见的未来,他还将会是实景电影领域的一座高峰。
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先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瓦萨里
用瓦萨里这段话作为樊跃专访的结尾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这段话是瓦萨里评价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未来,只有时间可以证明这段话是词多溢美还是稍显不足。其实,人不需要经历太多就会明白:生命其实就是错综交织着的渺小与伟大。说渺小,渺小在人的谦逊;说伟大,伟大在我们自己创造的生命里那些足以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