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有哪些

网络舆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舆情的发展路径
2. 舆情的应对方法
具体而言,舆情的发展路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舆情发生发酵
舆情的发生通常以某个网络帖子的爆料、视频的曝光或文字的吐槽为起点。这些舆情因其“可参与性”、“可讨论性”和“可争辩性”而能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从而形成舆情。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通常在24至48小时之间。例如,在快播案中,网上出现了大量关于CEO王欣、庭审现象和快播辩护团队的信息。在天津港爆炸事故中,相关信息的涌现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二、舆情传播
当与舆情相关的信息达到饱和时,舆情进入传播扩散阶段。媒体和大V等舆情扩散媒介会介入,目的是为了吸引流量、提升舆论影响力或宣泄社会情绪。舆情在这一阶段的热度会达到高峰。
三、舆情引导
媒体和自媒体账号在传播扩散一段时间后,深度解读性的评论会开始出现。这些评论会因舆情热点程度和影响层面等因素而由不同层级的媒体发表。这个阶段是舆情观点交锋的时期,也是舆情延伸至网下产生具体效应,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高风险期。
四、舆情营销
由于舆情连锁效应的放大,一些以营销、眼球、牟利为目的的账号会介入热点炒作,例如利用“淘宝同款”、“产品靠谱”等眼球噱头在公众的“朋友圈”中刷屏。这种舆情营销行为很容易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连锁效应。例如,青岛“天价虾”事件后期,就出现了大量利用天价虾进行炒作的营销现象。
面对这样的舆情路径,官方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在舆情发生发酵阶段,官方应督促相关部门尽快查清事件真相,挤压谣言的舆论空间。
二、在舆情传播阶段,官方应抢占舆论话语权,通过权威发布来引导舆情走向。
三、在舆情引导阶段,官方应邀请媒体和时评人参与,撰写基于真实情况的客观评论。
四、在舆情营销阶段,官方应对营销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干预,防止舆情营销行为进一步放大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