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跳式算法

【蛙跳算法的数学模型】 算法参数与其他优化算法一样,SFLA亦具有一些必要的计算参数,包括F:蛙群的数量;m:族群的数量;n:族群中青蛙的数量;Smax:最大允许跳动步长;Px:全局最好解;Pb:局部最好解;Pw:局部最差解;q:子族群中青蛙的数量;LS:局部元进化次数以及SF:全局思想交流次...【蛙跳算法在分子动力学中的应用(C++实现)】 在分子动力学(MD)模拟中,我们需要使用势函数来计算原子的加速度,进而计算原子的位置。这一过程涉及到对加速度的积分运算,以求解原子的位置。由于蛙跳算法在长时间模拟中的表现优于其他更精确的算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这一领域。蛙跳算法,又称蛙跳积分,其核心在于速度、位置和加速度...

蛙跳算法的数学模型

算法参数
与其他优化算法一样,SFLA亦具有一些必要的计算参数,包括F:蛙群的数量;m:族群的数量;n:族群中青蛙的数量;Smax:最大允许跳动步长;Px:全局最好解;Pb:局部最好解;Pw:局部最差解;q:子族群中青蛙的数量;LS:局部元进化次数以及SF:全局思想交流次数等。
更新策略
对于青蛙群体,具有全局最好适应度的解表示为U g;对于每一个子族群,具有最好适应度的解表示为UB,最差适应度的解表示为UW。首先对每个子族群进行局部搜索,即对子族群中最差适应度的青蛙个体进行更新操作,更新策略为
青蛙更新距离 Ds=rand()*(Pb-Pw) (1)
更新后的青蛙 newDw=oldPw+Ds(-Dmax≦Ds≦Dmax) (2)
其中, Ds 表示青蛙个体的调整矢量, Dmax表示青蛙个体允许改变的最大步长。如设Uw=[1 3 5 4 2],UB=[2 1 5 3 4],允许改变的最大步长Dmax =3,若rand=0.5 ,则U q(1) =1+min{int[0.5 × (2−1)],3}=1;U q(2) =3+max{int[0.5×(1−3)], −3}=2;依此相同的操作完成更新策略后可得到一个新解U q=[1 2 5 4 3].

继续阅读:蛙跳算法的数学模型

蛙跳算法在分子动力学中的应用(C++实现)

在分子动力学(MD)模拟中,我们需要使用势函数来计算原子的加速度,进而计算原子的位置。这一过程涉及到对加速度的积分运算,以求解原子的位置。由于蛙跳算法在长时间模拟中的表现优于其他更精确的算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这一领域。

蛙跳算法,又称蛙跳积分,其核心在于速度、位置和加速度在更新时的不同步长。在算法中,速度通常在half-step处更新,而位置和加速度则在full-step处更新,这也是蛙跳算法名称的由来。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在初始位置和加速度处进行初始化,然后在速度处初始化。之后,根据以下公式循环更新位置和加速度:

公式内容

以一个原子为例,我们假设其势函数为公式内容。通过应用蛙跳算法,我们可以验证该原子的运动轨迹是否满足正弦函数。接下来,我们将计算该原子的运动轨迹,并将其输出到一个文件中。此外,我们还将使用Python绘制运动轨迹,并分析时间步长对蛙跳算法效果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控制每个周期内原子数目(num_points_per_cycles)来调整时间步长的大小。我们分别设置了num_points_per_cycles为5、15、60,并观察了轨迹的变化。结果表明,时间步长越小,蛙跳算法描述的轨迹越接近真实的运动轨迹。然而,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每一步的计算成本较大,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体系来选择合适的时间步长。
继续阅读:蛙跳算法在分子动力学中的应用(C++实现)

蛙跳算法数学模型

在SFLA算法中,一系列关键的计算参数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参数包括:F:指蛙群的数量,代表算法中个体的集合。m:表示族群的数量,每群青蛙有其特定的动态行为。n:每个族群中青蛙的数量,构成了群体的基本组成单元。Smax:为最大允许跳动步长,限制了青蛙在搜索过程中的移动范围。Px:全局最优解,代表算法目标的最高标准。Pb:局部最优解,是每个子群体内的最优解。Pw:局部最差解,反映群体中的最低适应度。q:子族群中青蛙的数量,用于细化搜索。LS:局部元进化次数,控制了局部改进的迭代次数。SF:全局思想交流次数,体现了...
继续阅读:蛙跳算法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