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速引擎曲速航行的由来


德国物理学家海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曲速航行”概念,利用时空扭曲和跳跃实现超光速飞行。他设想利用强力磁场制造引力场,以高速推动宇宙飞船。磁场足够强大时,飞船进入更高次空间,以超光速航行。磁场消失后,飞船返回原空间。海姆用“二度次空间”补充爱因斯坦四维时空说,将宇宙视为六维时空。他认为万有引力和电磁力可互相转化,旋转磁场削弱地球引力,使飞船离开地面。尽管理论引起轰动,但当时制造大磁场技术难以实现。2001年海姆去世后,他的理论逐渐被遗忘。2005年,德国物理学家豪泽与同事基于海姆理论撰写实验论文,探究“超时空发动机”制作可行性,论文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大奖,美国空军对此表示极大兴趣。豪泽强调计划仍处于初步阶段,若理论可行,5年后可建造测试模型飞船。此举动在全球物理学界引起震动,认可海姆理论部分学说。美国能源部圣迪亚国家实验室的太空动力研究员罗格·雷纳德公开宣布拥有提供实验所需磁场的X光发生器——Z机器,即便实验证明结论错误,也认为是成功的实验。

曲速航行飞行原理及计算基于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模型。我们所处的三维宇宙空间向时间轴弯曲形成四维时空。若将宇宙想象成球体,表面即三维空间,内部为二度次空间。假设从A点到B点距离为1800万公里,飞船以10万公里/秒速度飞行,所需时间为180秒。如果从a点到b点距离为9000万公里,飞船速度为50万公里/秒。曲速航行过程如下:

(1)飞船在A点起飞并加速;
(2)飞船利用强磁场产生的力场向子空间跳跃,到达a点;
(3)飞船在子空间飞行,从a点飞抵b点;
(4)飞船取消强磁场,跳跃回正常空间,到达B点。

尽管飞船始终以未超过光速的10万公里/秒飞行,但从A点到B点速度却为50万公里/秒,超越了光速。利用时空扭曲和跳跃实现超光速飞行,进行时空跳跃需要巨大力场,目前观点认为强磁场可提供所需力场。


扩展资料

曲速(Warp)与曲速引擎(Warp drive)有二重涵义,皆关于超光速航行。原先出现在科幻领域中的星际奇旅(Star Trek)之中,后来也涉及到理论物理的一种时空模型。 在科幻影片星际迷航(Star Trek)的虚拟宇宙中,曲速引擎是一种超光速(faster-than- light, FTL)的推进装置。超空间引擎(Hyperdrive)与跳跃引擎(jump drive)是科幻中超光速航行会运用到的其他办法。